01
有过一个短片,说的是一个父亲去女儿家里看望,发现女婿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吃着东西看电视,而自己女儿却在忙东忙西拖地洗碗。父亲很是心疼,在回去路上猛然发现:原来女婿的样子,不就是自己年轻时候的翻版么?
那个时候自己忙于工作,回来了就心安理得的当个甩手掌柜,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妻子料理,他从未觉得有何不妥。现在看到女儿忙里忙外的样子,这才意识到,女儿在家中的角色不就是在重复母亲的角色么?然而她找到的老公,不过是另一个自己罢了。
很早之前看到网上报道国际巨星蕾哈娜被男朋友在家里殴打,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她怎么看待这件事,她说,自己仍然爱着男朋友。因为从小见到父亲对母亲实施家庭暴力,所以她理解克里斯当时的行为,可能只是一种寻求帮助的方式。
我当时看完还挺惊讶的,无论对父母的教育是认同,是漠视还是反对,我们不得不承认:我们总是在冥冥之中重复着父母的人生,甚至或多或少的复制了父母的婚姻。
02
这就是心理学上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。它都客观存在着,并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例如我们会无意识的模仿父母的性格,继承他们的口味,传承他们的事业,甚至是重复他们的人生。
我有个朋友叫隋棠,妈妈是一个小提琴老师,她却不知道自己爸爸是谁。隋棠继承了母亲的美貌,这个亭亭玉立的漂亮姑娘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,但是她的情感生活历经曲折。
隋棠17岁的时候,爱上了一个37岁的大叔,为了他毅然辍学离家出走。无论妈妈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她,甚至痛哭着哀求,她都不愿回来。两个月后,她哭着跑回家说,原来大叔有老婆,他一直在欺骗自己,直到那个女人找上门来,隋棠才认清他的真面目。
对于女儿的遭遇,妈妈非常内疚,从此以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她的陪伴和照顾上,却仍然无法改变女儿情感上的缺失。
一个缺乏父爱的女性,会永远想要*这一块空缺。她们总想寻找一个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的男性,但是很难发展出一段充满信任的关系。
与其说隋棠找的是男朋友,不如说她一直在寻找的是那份缺失的父爱。与其说,她只喜欢叔叔,倒不如说她只是想要追寻被年长男子照顾和疼爱的感觉,那是她从未有过的一种体验。
研究表明,如果女性从小就能够从一个重要的男性——父亲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,她就不会拼命想要从别的男人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,因为她已经拥有了。
而那些老男人们,像冯唐所说,他们就像西游记里的老妖,肺腑里吐出的舍利球常常能熨平皱纹,抚慰心灵,和他们相比,那些不会说话的小男生怎么入隋棠的眼,但是选择跟小女孩在一块儿的中年男人哪有简单纯情的主?
所以隋棠不是”被小三”就是被当作一种炫耀的工具,就像他们开的豪车戴的名表,她从未被当作一个女人一样真正被尊重。她一直飞蛾扑火,苦苦追寻的东西她却从未得到过。
女孩儿成年后所追求的东西基本都是童年时代的缺失,为什么很多单亲家庭的女儿更容易遇到渣男,因为童年时代的安全感缺失让她们忽略了责任和人品对于爱情、亲情关系的重要性。
如果她从小面对着一个宽厚、善良、温柔、有家庭责任感的父亲,那么她对狭隘、暴力、冷漠、自我的男人会有天然的心里排斥。如果原生家庭各种关系圆满充满幸福感,女儿长大后肯定会生活幸福。
03
所以说,姑娘们我们在给自己找老公的同时,也是在给自己将来的儿女找父亲。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喜好,而应该客观地评价:他会不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好父亲。因为你的婚恋选择,直接影响着你女儿未来的选择。
我们就是我们子女的原生家庭,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以及他一生的幸福。我们不能保证给孩子一生富裕的金钱和物质,但精神上的榜样力量会有更深的影响。
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勤奋上进,那么自己就别老成天打麻将看肥皂剧;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好的品行,那就别总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还沾沾自喜;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鸿鹄之志,就别总安于现状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;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知书达理,就别有点不满意就甩开膀子与人撕逼。
你是什么样,你的子女就是什么样,甚至以后他们的家庭关系就是什么样。
父母总在无意识中就教会了孩子如何表达和接受爱,如何处理分歧,如何表达感受,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各种互动。无论是错是对,有益或有害,孩子*初都只能学习父母的模式。
或许年轻的父母还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富裕的成长环境,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孩子的“富养”。因为真正的富养,不是为孩子提供多么丰厚的物质条件,也不是提供多么浓厚的文化环境,而是提供一个快乐无忧充满安全感的家。
04
父母彼此相爱,就是孩子*大的安全感,也是*完美*成功的富养。
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伤害,远远超过贫穷、失恋、失业等困苦带来的压力与枷锁。许多人都有童年阴影,无论是显性或者隐性,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,一辈子如影随形,如同水蛭一般吸走了生活本身的幸福。
而家庭内父母的不和睦与争吵,为孩子带来的*直接副作用就是敏感、多疑、失去安全感、自卑和怯懦。这样的缺失,是用多少洋娃娃和奥特曼玩具都弥补不了的心理伤害。
父母是*好的老师,我们对孩子*深沉的爱就是做好自己,以身作则。
这个世界上*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。你是什么样,你的儿女就是什么样,你的伴侣决定了你子女伴侣的模样。